晶闸管模块的阴极与阳极和触发极检测详细说明
1.辨别各电极按照普通的晶闸管模块的构造得知,其门极G与阴极K极间为1个PN结,具备单向导电特性,而阳极A与门极间有两个反极性串连的PN结。所以,通过用数字万用表R×100A或R×1k档量测普通的晶闸管模块各引脚间的电阻值,即能确认3个电极。
具体方式是:将数字万用表黑电笔任接晶闸管模块某个极,红电笔顺次去触碰另外2个电极。若量测结论有一次电阻值为几千欧姆(kΩ),而另1次电阻值为几百欧姆(Ω),则可判别黑电笔接的是门极G。在电阻值为几百欧姆的量测中,红电笔接的是阴极K,而在电阻值为几千欧姆的那次量测中,红电笔接的是阳极A,若2次测出的电阻值均非常大,则表明黑电笔接的不是门极G,使用一样方式 改测其余电极,直到找到3个电极为止。
还可以测任两脚间的正、反方向电阻,若正、反方向电阻均靠近无穷大,则两极即是阳极A和阴极K,而另一脚即是门极G。
普通的晶闸管模块还可以按照其封装形式来判定出各电极。比如:
螺栓形普通的晶闸管模块的螺栓一头为阳极A,较细的引线端为门极G,较粗的引线端为阴极K。
平板形普通的晶闸管模块的引出线端为门极G,平面端为阳极A,另一端为阴极K。
金属壳封装(TO–3)的普通的晶闸管模块,其外壳为阳极A。
塑封(TO–220)的普通的晶闸管模块的中间引脚为阳极A,且多与自带散热片连接。图8-15为几种普通的晶闸管模块的引脚排列。
2.判定其好坏用数字万用表R×1k档量测普通的晶体管阳极A与阴极K间的正、反方向电阻,正常时均应是无穷大(∞)若测出A、K间的正、反方向电阻值为零或电阻值较小,则表明晶闸管模块内部击穿短路或漏电。
量测门极G与阴极K间的正、反方向电阻值,正常时应该有近似二极管的正、反方向电阻值(实际量测结论较普通的二极管的正、反方向电阻值小一些),即正向电阻值较小(低于2kΩ),反方向电阻值较大(大过80kΩ)。若2次量测的电阻值均非常大或均很小,则表明该晶闸管模块G、K极间开路或短路。若正、反电阻值均相等或靠近,则表明该晶闸管模块已失效,其G、K极间PN结已失去单向导电作用。
量测阳极A与门极G间的正、反方向电阻,正常时2个电阻值均应是几百千欧姆(kΩ)或无穷大,若出現正、反方向电阻值不同(有近似二极管的单向导电),则是G、A极间反方向串连的2个PN结中的1个已击穿短路。
3.触发能力测量对于小功率(工作电流为5A之下)的普通晶闸管模块,可用数字万用表R×1档测量。测量时黑电笔接阳极A,红电笔接阴极K,这时表针不动,表明电阻值为无穷大(∞)。用镊子或导线将晶闸管模块的阳极A与门极短接,等同于给G极添加正方向触发电压,这时若电阻值为几欧姆至几十欧姆(具体电阻值根据晶闸管模块的型号不同会有所差异),则表明晶闸管模块因正方向触发而导通。再断开A极与G极的连接(A、K极上的电笔不动,只将G极的触发电压断开),若表针显示值仍维持在几欧姆至几十欧姆的位子不动,则表明此晶闸管模块的触发特性良好。
对不求甚解作电流在5A以上的中、大功率普通晶闸管模块,因为其通态压降VT、维持电流IH及门极触发电压VG均对应较大,数字万用表R×1档所供应的电流过低,晶闸管模块无法完全导通,故测量时可在黑表笔端串连1只200Ω可变电阻和1~3节1.5V干电池(视被测晶闸管模块的容量而定,其工作电流大过100A的,用3节1.5V干电池)。
也能够用图8-18中的测量线路测量普通晶闸管模块的触发能力。线路中,VT为被测晶闸管模块,HL为6.3V指示灯(手电筒中的小电珠),GB为6V电源(可用4节1.5V干电池或6V稳压电源),S为按钮,R为限流电阻。
当按钮S未接通时,晶闸管模块VT处在阻断模式,指示灯HL没亮(若这时HL亮,则是VT击穿或漏电毁坏)。按动一下按钮S后(使S连接一下,为晶闸管模块VT的门极G供应触发电压),若指示灯HL一直都点亮,则表明晶闸管模块的触发能力良好。若指示灯亮度过低,则表明晶闸管模块特性欠佳、导通压降大(正常时导通压降应当为1V左右)。若按钮S连接时,指示灯亮,而按钮断开时,指示灯熄灭,则表明晶闸管模块已经坏了,触发特性欠佳。
上述便是
西班牙CATELEC对单向晶闸管模块的检测的介绍,CATELEC西班牙提供整流桥模块、晶闸管模块、二极管模块等半导体模块,绝缘式功率模块、功率组件、分立式功率半导体在内的众多功率电子产品是现CATELEC的主营项目。